口腔痛
A+醫(yī)學百科 >> 口腔痛 |
口腔前壁為唇,經口裂通向外界;后經咽門與口咽部相延續(xù);兩側為頰;上下二壁分別由腭和舌下區(qū)組成??谇黄鞴侔ù健㈩a、舌、腭、齦、口底等軟組織和上、下頜骨、牙齒及顳下頜關節(jié)等硬組織。口腔痛就是發(fā)生在以上口腔器官的疼痛,是口腔科臨床上最常見的癥狀,常是患者就醫(yī)的主要原因。
目錄 |
口腔痛的原因
疼痛是使機體組織損壞的刺激所引起。引起痛覺的刺激物稱為致痛物質。致痛物質在組織損傷時釋出,如乙酚膽堿、5一羥色胺、組胺。緩激肽及其同類的多肽類、鉀離子、氫離子以及組織損傷時釋放的酸性代謝產物等。當這些物質直接興奮神經末梢的痛覺感受器,沖動沿三叉神經丘腦束,上行至腦橋水平與脊髓丘腦側束匯合,進人大腦皮質中央后回第一感覺區(qū)而引起痛覺?;颊邔μ弁吹姆磻獩Q定于兩種因素,一是患者的痛閾;二是患者對疼痛的敏感性。二者在每一患者都不相同。
原發(fā)性口腔疼痛是由直接機械性或化學性刺激一個或多個位于口腔的痛覺感受器系統(tǒng)而引起口腔組織所感受的疼痛。繼發(fā)性口腔痛是由于疼痛傳導途徑的某一部位受到刺激而致口腔組織的疼痛。如顱內腫瘤壓迫三叉神經傳導的中樞部分而引起其周緣支分布區(qū)的疼痛。
牽涉性口腔痛是疼痛發(fā)生部位與致痛部位遠離的疼痛。如下牙病變引起的上牙疼痛。心臟病疼痛時可牽涉到左側下頜部。牽涉痛發(fā)生機理可能是有病部位傳導的沖動有“傳導交叉”而引起中樞“誤解”。
(一)原發(fā)性口腔痛
1.牙齒本身的疾痛 齲病,牙髓充血,牙髓炎,隱裂,牙本質過敏等。
2.牙周組織的疾病 根尖周炎,牙槽膿腫,牙周膿腫。齦乳頭炎,冠周炎等。
3.波及口腔皮膚、部膜、骨膜及筋膜的疾病 如各種挫傷、挫裂傷、燒傷,口腔潰瘍、蜂窩織炎、膿腫,骨折,骨髓炎,急性腮腺炎,口腔腫瘤以及全身性疾病如營養(yǎng)缺乏癥、內分泌及代謝障礙、血液疾病、中毒、過敏等對口腔造成的損害。
4.顆頜關節(jié)的疾病 顳下頜關節(jié)紊亂綜合征等。
(二)繼發(fā)性口腔痛
(三)牽涉性口腔痛
1.牙齒疾病
2.鼻及副鼻竇疾病
3.心臟疾病
口腔痛的診斷
(一)病史
1.了解疼痛部位 如三叉神經痛相應分支支配區(qū)域疼痛。冠周炎多發(fā)生于下頜智齒區(qū)域。急性牙髓炎時,患者常不能自行定位。
2.區(qū)別疼痛性質 尖銳自發(fā)痛最常見于急性牙髓炎、很尖周炎,也可見于急性牙周膿腫,冠周炎,三叉神經痛,急性上頜竇炎等。而自發(fā)鈍痛則常見于慢性齦乳頭炎等。激發(fā)痛多見于楔狀缺損,牙本質過敏和110Ill0”齲齒等,僅在敏感處或病損處遇到物理、化學刺激時才發(fā)生疼痛,刺激除去后疼痛即消失。咬合痛常發(fā)生于牙外傷、急性根尖周炎、急性牙周膿腫等。
3.了解疼痛的病程 三叉神經痛為一過性電擊樣痛,疼痛間歇期無任何不適。急性牙髓炎表現(xiàn)為自發(fā)痛、夜間痛、陣發(fā)性加劇的反射痛。慢性頜下腺炎及頜下腺導管結石的疼痛與進食有關。
(二)體格檢查
1.局部檢查 檢查口腔頜面部有無與疼痛發(fā)生有關的病損,如牙齒組織缺損、潰瘍、外傷、腫脹等。
2.全身檢查 特別是全身皮膚檢查對糙皮性口炎,核黃素缺乏性口腔痛有意義。另外皮膚出血傾向對于血小板缺乏性紫癜、白血病等診斷有輔助價值。猩紅熱或麻疹等病例的皮疹更具有診斷意義。
(三)實驗室檢查
1.對于口腔頜面部炎癥患者,血象檢查,尤其是白細胞計數(shù)及分類檢查對診斷炎癥有診斷價值。
2.對于全身性疾病導致的口腔病變的患者進行血液學檢查及一些特異性檢查如血清華、康氏反應等檢查有助于對血液病和梅毒等疾病的診斷。
(四)器械檢查
1.牙髓活力測驗 根據(jù)對冷熱溫度的反應,以及刺激除去后疼痛持續(xù)的時間,可以幫助診斷和確定患牙。也可用電流強度測試來判斷牙髓的活力和反應性。
2.X線檢查 借助X線片可幫助確定:①隱蔽部位的齲齒。②髓石。③牙折。④牙周病。⑤根炎周病。⑤埋伏牙。①頜骨骨折。③頜骨內或上頜竇內腫物。②顆頜關節(jié)疾病。
口腔痛的鑒別診斷
應與下面的癥狀相鑒別:
1.口腔幻觸 在工業(yè)生產中,常會使用重金屬、高分子化合物及有毒氣體等,人體接觸這些有毒物質后,毒物會通過胃腸道、呼吸道及皮膚、黏膜等途徑進入人體,直接或間接作用于大腦,使之功能發(fā)生紊亂而出現(xiàn)精神癥狀,其中口腔幻觸是四乙基鉛急性中毒中毒所致的精神障礙典型癥狀病人覺得“有一種又像頭發(fā)又像稻草的東西從牙齒中間出來 ”,“口內仿佛有一塊肉”,還有威脅性和命令性幻聽也為其特征,嚴重病例可出現(xiàn)癲癇發(fā)作,昏迷。
2.口腔血泡 口腔潰瘍,又稱為“口瘡”,是發(fā)生在口腔粘膜上的血泡,大小可從米粒至黃豆大小、成圓形或卵圓形,潰瘍面為口腔潰瘍凹、周圍充血,可因刺激性食物引發(fā)疼痛,一般一至兩個星期可以自愈。在人群中患病率一般認為超過10%,可以發(fā)生于男女老幼,以中青年最多見。復發(fā)性口腔潰瘍是一種以周期性反復發(fā)作為特點的口腔粘膜局限性潰瘍損傷,可自愈,可發(fā)生在口腔粘膜的任何部位。以口腔的唇、頰、軟腭或齒齦等處的粘膜,發(fā)生單個或者多個大小不等的圓形或橢圓形潰瘍,表面覆蓋灰白或黃色假膜,中央凹陷,邊界清楚,周圍粘膜紅而微腫,局部灼痛為主要特征。
3.口腔粘膜彌漫充血 一般口腔黏膜為淡紅色,當口腔黏膜中出現(xiàn)充血現(xiàn)象,則顏色變深表現(xiàn)為口腔粘膜彌漫充血。
(一)病史
根據(jù)主訴,詳細詢問病史及癥狀特點。
1.了解疼痛部位 如三叉神經痛相應分支支配區(qū)域疼痛。冠周炎多發(fā)生于下頜智齒區(qū)域。急性牙髓炎時,患者常不能自行定位。
2.區(qū)別疼痛性質 尖銳自發(fā)痛最常見于急性牙髓炎、很尖周炎,也可見于急性牙周膿腫,冠周炎,三叉神經痛,急性上頜竇炎等。而自發(fā)鈍痛則常見于慢性齦乳頭炎等。激發(fā)痛多見于楔狀缺損,牙本質過敏和110Ill0”齲齒等,僅在敏感處或病損處遇到物理、化學刺激時才發(fā)生疼痛,刺激除去后疼痛即消失。咬合痛常發(fā)生于牙外傷、急性根尖周炎、急性牙周膿腫等。
3.了解疼痛的病程 三叉神經痛為一過性電擊樣痛,疼痛間歇期無任何不適。急性牙髓炎表現(xiàn)為自發(fā)痛、夜間痛、陣發(fā)性加劇的反射痛。慢性頜下腺炎及頜下腺導管結石的疼痛與進食有關。
(二)體格檢查
1.局部檢查 檢查口腔頜面部有無與疼痛發(fā)生有關的病損,如牙齒組織缺損、潰瘍、外傷、腫脹等。
2.全身檢查 特別是全身皮膚檢查對糙皮性口炎,核黃素缺乏性口腔痛有意義。另外皮膚出血傾向對于血小板缺乏性紫癜、白血病等診斷有輔助價值。猩紅熱或麻疹等病例的皮疹更具有診斷意義。
(三)實驗室檢查
1.對于口腔頜面部炎癥患者,血象檢查,尤其是白細胞計數(shù)及分類檢查對診斷炎癥有診斷價值。
2.對于全身性疾病導致的口腔病變的患者進行血液學檢查及一些特異性檢查如血清華、康氏反應等檢查有助于對血液病和梅毒等疾病的診斷。
(四)器械檢查
1.牙髓活力測驗 根據(jù)對冷熱溫度的反應,以及刺激除去后疼痛持續(xù)的時間,可以幫助診斷和確定患牙。也可用電流強度測試來判斷牙髓的活力和反應性。
2.X線檢查 借助X線片可幫助確定:①隱蔽部位的齲齒。②髓石。③牙折。④牙周病。⑤根炎周病。⑤埋伏牙。①頜骨骨折。③頜骨內或上頜竇內腫物。②顆頜關節(jié)疾病。
口腔痛的治療和預防方法
1.提高機體免疫力,盡量預防并發(fā)癥。
2.保持口腔清潔,用漱口藥水漱口。
參看
- 單純皰疹病毒感染癥
- 膜性口炎
- 扁平苔癬
- 智齒冠周炎
- 壞死性齦口炎
- 干槽癥
- 口腔粘膜病
- 白塞病性鞏膜炎
- 唇舌水腫及面癱綜合征
- 化學液體吸入
- 口腔毛滴蟲病
- 小兒巨幼細胞性貧血
- 小兒壞死性齦口炎
- 小兒食管化學性燒傷
- 小兒真菌感染性口炎
- 小兒汞中毒
- 口腔癌
- 混合結締組織病
- 錳中毒
- 汽油中毒
- 強堿類中毒
- 牙周病
- 翼下頜間隙感染
- 咬肌間隙感染
- 牙外傷
- 舌下間隙感染
- 顳下間隙感染
- 顳下頜關節(jié)脫位
- 顳間隙感染
- 眶下間隙感染
- 口腔念珠菌病
- 口腔頜面部軟組織損傷
- 口腔單純性皰疹
- 口腔扁平苔蘚
- 口底多間隙感染
- 頦下間隙感染
- 頰間隙感染
- 急性頜骨骨髓炎
- 頜骨骨折
- 口腔潰瘍
- 鵝口瘡
- 多形紅斑
- 創(chuàng)傷性口炎
- 變應性口炎
- 口腔癥狀
關于“口腔痛”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