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
A+醫(yī)學百科 >> 蜜蜂 |
蜜蜂指蜜蜂科所有會飛行的群居昆蟲,采食花粉和花蜜并釀造蜂蜜。其細胞沉積現(xiàn)象,也是唯一在細胞中有鐵礦物沉積現(xiàn)象的真核生物。蜜蜂群體中有蜂王、工蜂和雄蜂(Drone)三種類型的蜜蜂,群體中有一只蜂后(有些例外情形有兩只蜂后),1萬到15萬工蜂,500到1500只雄蜂。蜜蜂源自于亞洲與歐洲,由英國人與西班牙人帶到美洲。蜜蜂為取得食物不停的工作,白天采蜜、晚上釀蜜,同時替果樹完成授粉任務,為農作物授粉的重要媒介。
目錄 |
外形特征
蜜蜂(學名:Apis mellifera)是一種會飛行的群居昆蟲。有前胸背板不達翅基片,體被分枝或羽狀毛,后足常特化為采集花粉的構造的蜂類。成蟲體被絨毛覆蓋,足或腹部具有長毛組成的采集花粉器官??谄鹘牢?,是昆蟲中獨有的特征。它們被稱為資源昆蟲。成蜂體長約2公釐~4公分(約0.08~1.6英寸)?! ?/p>
蜂體結構
蜜蜂與某些種的黃蜂近緣,兩者在生物學上主要的差別在蜜蜂(除了寄生的蜜蜂外)以一種花粉與花蜜的混合物喂養(yǎng)幼蜂,而黃蜂則以動物性食物或以昆蟲和蜘蛛來喂養(yǎng)幼蜂。除了對食物偏好的差異外,還有一些結構之差異,最基本的不同是黃蜂覆蓋著無分支的毛發(fā),而蜜蜂至少有一些分支或羽毛狀的毛發(fā),花粉通常黏附其上。
蜜蜂完全以花為食,包括花粉及花蜜,后者有時調制儲存成蜂蜜。毫無疑問的是蜜蜂在采花粉時亦同時對它授粉,當蜜蜂在花間采花粉時,會掉落一些花粉到花上。這些掉落的花粉關系重大,因它常造成植物的異花傳粉。蜜蜂身為傳粉者的實際價值比其制造蜂蜜和蜂蠟的價值更大。
雄蜂通常壽命不長,不采花粉,亦不負責喂養(yǎng)幼蜂。工蜂負責所有筑巢及貯存食物的工作,而且通常有特殊的結構組織以便于攜帶花粉。大部分蜜蜂采多種花的花粉,不過,有些蜂只采某些科的花的花粉,有的只采某種顏色花的花粉,還有一些蜂只采一些有親緣關系的花之花粉。蜜蜂的口部是花粉采集和攜帶的器具,似乎能適應各種不同種類的花。
蜜蜂會發(fā)出聲音,這是因為它有發(fā)聲器官,這個發(fā)聲器官位于蜜蜂腹部的兩個極其小的兩個黑色圓點?! ?/p>
生活習性
蜂王在巢室內產卵,幼蟲在巢室中生活,營社會性生活的幼蟲由工蜂喂食,營獨棲性生活的幼蟲取食雌蜂貯存于巢室內的蜂糧,待蜂糧吃盡,幼蟲成熟化蛹,羽化時破繭而出。家養(yǎng)蜜蜂一年繁育若干代,野生蜜蜂一年繁育1~3代不等。以老熟幼蟲、蛹或成蟲越冬 。 一般雄性出現(xiàn)比雌性早,壽命短,不承擔筑巢、貯存蜂糧和撫育后代的任務。雌蜂營巢、采集花粉和花蜜,并貯存于巢室內,壽命比雄性長。
蜜蜂以植物的花粉和花蜜為食。食性可分為3類 :①多食性,即在不同科的植物上或從一定顏色的花上(不限植物種類)采食花粉和花蜜,如意蜂和中蜂。② 寡食性,即自近緣科、屬的植物花上采食,如苜蓿準蜂。③單食性,即僅自某一種植物或近緣種上采食,如矢車菊花地蜂。蜜蜂各種類采訪的花朵與口器的長短有密切關系:例如隧蜂科、地蜂科、分舌蜂科等口器較短的種類采訪薔薇科、十字花科、傘形科、毛茛科開放的花朵;而切葉蜂科、條蜂科和蜜蜂科的種類由于口器較長,則采訪豆科、唇形科等具深花管的花朵。
生活方式
社會性 雌雄和職蜂生活在同一巢中,但在形態(tài)、生理和勞動分工方面均有區(qū)別。雌性個體較大,專營產卵生殖;雄性較雌性小,專司交配,交配后即死亡;工蜂個體較小,是生殖器發(fā)育不全的雌蜂,專司筑巢、采集食料、哺育幼蟲、清理巢室和調節(jié)巢濕等。意蜂和中蜂都是社會性種類。此外還有熊蜂屬、熱帶無刺蜂屬、麥蜂屬等。
寄生性。雌蜂不筑巢,在寄主的巢內產卵。幼齡幼蟲一般具有大的頭和上顎,用以破壞寄主的卵或幼齡幼蟲。
蜜蜂的筑巢本能復雜,筑巢地點、時間和巢的結構多樣。筑巢時間一般在植物的盛花期。根據(jù)筑巢的地點和巢的質地,可分為以下幾類:①營社會性生活的種類以自身分泌的蠟作脾,如蜜蜂屬、無刺蜂屬、麥蜂屬等。巢室為六角形。②在土中筑巢的種類最多,巢室內部涂以蠟和唾液的混合物,以保持巢室內的濕度。③利用植物組織筑巢的更為多樣,例如切葉蜂屬可把植物葉片卷成筒狀成為巢室,置放于自然空洞中;黃斑蜂屬利用植物茸毛在莖上作成疣狀的巢;蘆蜂屬和葉舌蜂屬在枯死的植物莖干內筑巢;熊蜂屬的一些種類在樹林的枯枝落葉下營巢;木蜂屬在木材中鉆孔為巢,等等。④其他如石蜂屬利用唾液將小砂石粘連成巢,壁蜂屬在蛞蝓殼內筑巢等等。
蜂巢一般是零星分散的,但也有同一種蜜蜂多年集中于一個地點筑巢,從而形成巢群。例如,毛足蜂屬的巢口數(shù)可達幾十個甚至達幾百個。
地理分布
蜜蜂類的地理分布取決于蜜源植物的分布。全世界均有分布,而以熱帶、亞熱帶種類較多。不同亞科或屬的分布有一定局限性,例如蜜蜂科的熊蜂以北溫帶為主,可延伸到北極地區(qū),而在熱帶地區(qū)則無分布記錄。短舌蜂科分布于澳大利亞;蜜蜂科木蜂族的突眼木蜂亞屬只分布于中亞;蜜蜂科的無刺蜂屬則分布于熱帶。不同景觀均有蜜蜂分布,大多數(shù)棲居在草原、森林、河谷、山地和荒漠。各景觀帶均有代表屬或種,例如地熊蜂為森林草原種,擬地蜂屬為典型的草原屬,準蜂屬以草原種居多。
分類進化
根據(jù)化石資料,蜜蜂在第三紀晚始新世地層中已大量發(fā)現(xiàn)。它的出現(xiàn)與白堊紀晚期顯花植物的繁盛密切相關。
在分類上,蜜蜂總科與泥蜂總科接近,其祖先可能起源于泥蜂總科的一支 。但因食性不同 ,形態(tài)特征也趨向分化。蜜蜂的進化特點是:嚼吸式口器,采粉器官形成,體毛分枝;成、幼期均吃花蜜和花粉;群體和社會性生活方式出現(xiàn);多態(tài)型和總科內寄生性的出現(xiàn)等。
在昆蟲綱中,蜜蜂屬于高級進化的類群。社會性生活方式的出現(xiàn),“語言”信息的傳遞,通過“舞蹈”動作辨認蜂巢的方法,以及巢的不同結構等。
經(jīng)濟意義
蜜蜂是對人類有益的昆蟲類群之一,通常廣泛指的是生產用蜂種:西方蜜蜂和中華蜜蜂。它為農作物、果樹、蔬菜、牧草、油茶作物和中藥植物傳粉。蜂蜜是人們常用的滋補品,有“老年人的牛奶”的美稱;蜂花粉被人們譽為“微型營養(yǎng)庫”,蜂王漿更是高級營養(yǎng)品,不但可增強體質,延長壽命,還可治療神經(jīng)衰弱、貧血、胃潰瘍等慢性病;蜂毒對風濕、神經(jīng)炎等均有療效;蜂蠟和蜂膠都是輕工業(yè)的原料。
在蜜蜂社會里,它們仍然過著一種母系氏族生活。蜜蜂一生要經(jīng)過卵、幼蟲、蛹和成蟲四個變態(tài)過程。在它們這個群體大家族的成員中,有一個蜂王(蜂后),它是具有生殖能力的雌蜂,負責產卵繁殖后代,同時“統(tǒng)治”這個大家族。蜂王雖然經(jīng)過交配,但不是所產的卵都受了精。它可以根據(jù)群體大家族的需要,產下受精卵工蜂喂以花粉、蜂蜜21天后發(fā)育成雌蜂(沒有生殖能力的工蜂);也可以產下未受精卵,24天后發(fā)育成雄蜂。當這個群體大家族成員繁衍太多而造成擁擠時,就要分群。分群的過程是這樣的:由工蜂制造特殊的蜂房 —— 王臺,蜂王在王臺內產下受精卵;小幼蟲孵出后,工蜂給以特殊待遇,用它們體內制造的高營養(yǎng)的蜂王漿飼喂,16天后這個小幼蟲發(fā)育為成蟲時,就成了具有生殖能力的新蜂王,老蜂王即率領一部分工蜂飛去另成立新群。中華蜜蜂Apis cerana Fabr.和意大利蜜蜂A. mellifera L.都是普遍飼養(yǎng)的益蟲,在飼養(yǎng)過程中,新蜂王出世后就要人工替它分群,否則會有一個蜂王帶領一批工蜂離開蜂巢飛走而損失蜂群的生產力。
蜜蜂的飛翔時速為20-40千米,高度1千米以內,有效活動范圍在離巢2.5千米以內。所有的蜜蜂都以花粉和花蜜為食,采集花蜜是一項十分辛苦的工作,蜜蜂采訪1100-1446朵花才能獲得1蜜囊花蜜,在流蜜期間1只蜜蜂平均日采集10次,每次載蜜量平均為其體重的一半,一生只能為人類提供0.6克蜂蜜?;郾幻鄯湮M蜜囊的同時即混入了上顎腺的分泌物——轉化酶,蔗糖的轉化就從此開始,經(jīng)反復釀制蜜汁并不停的扇風來蒸發(fā)水份,加速轉化和濃縮直至蜂蜜完全成熟為止。根據(jù)種類的不同,工蜂的數(shù)量一般在12只到50000多只的范圍內,它們收集花蜜和花粉,如果是蜜蜂,還會將花蜜和花粉傳送到特定的地方,這要通過跳特殊而嚴格的舞蹈而獲得。他們的職責包括釀蜜,做蠟狀蜂房的巢室,這些都是為食物存儲和幼蟲居住,還有照顧蜜蜂和蜂王,守擴蜂巢。蜜蜂是一個多年生群體,將會不斷地有新蜂王被撫養(yǎng)起來,老蜂王然后和一群工蜂離開蜂房到別的地方重建一個家。
雄蜂數(shù)目很多,在一群體內可能近千個。雄蜂的唯一職責是與蜂王交配,交配時蜂王從巢中飛出,全群中的雄蜂隨后追逐,此舉稱為婚飛。蜂王的婚飛擇偶是通過飛行比賽進行的,只有獲勝的一個才能成為配偶。交配后雄蜂的生殖器脫落在蜂王的生殖器中,此時這只雄蜂也就完成了它一生的使命而死亡。那些沒能與蜂王交配的雄蜂回巢后,只知吃喝,不會采蜜,成了蜂群中多余的懶漢。日子久了,眾工蜂就會將它們驅逐出境。養(yǎng)蜂人也不愿意在蜂群內保留過多的雄蜂而消耗蜂蜜,因而對它們進行人工淘汰。由此看來,工蜂在這個群體中數(shù)量最多。養(yǎng)蜂者對一個蜂群中保持的工蜂多少,因不同季節(jié)而異,一般為2萬一5萬個工蜂。工蜂是最勤勞的,兒歌唱的“小蜜蜂,整天忙,采花蜜,釀蜜糖”,僅是指工蜂說的。除采粉、釀蜜外,筑巢、飼喂幼蟲、清潔環(huán)境、保衛(wèi)蜂群等;也都是工蜂的任務。 從春季到秋末,在植物開花季節(jié),蜜蜂天天忙碌不息。冬季是蜜蜂唯一的短暫休閑時期。但是,寒冷的天氣、蜂巢內的低溫,對蜜蜂是不利的,因為蜜蜂是變溫動物,它的體溫隨著周圍環(huán)境的溫度改變。智慧不凡的小蜜蜂想出了特殊的辦法抵御嚴寒。當巢內溫度低到13℃時,它們在蜂巢內互相靠攏,結成球形團在一起,溫度越低結團越緊,使蜂團的表面積縮小,密度增加,防止降溫過多。據(jù)測量,在最冷的時候,蜂球內溫度仍可維持在24℃左右。同時,它們還用多吃蜂蜜和加強運動來產生熱量,以提高蜂巢內的溫度。天氣寒冷時,蜂球外表溫度比球心低,此時在蜂球表面的蜜蜂向球心鉆,而球心的蜂則向外轉移,它們就這樣互相照顧,不斷地反復交換位置,渡過寒冬。在越冬結球期間它們是怎樣去取食存放在蜂房中的蜜糖的呢?聰明的小蜜蜂自有妙法。它們不需解散球體,各自爬出取食,而是通過互相傳遞的辦法得到食料。這樣可保持球體內的溫度不變或少變,以利于安全越冬。養(yǎng)蜂者用人為辦法生產蜂王漿,實際上就是用人工制做一些王臺,放入蜂箱內,供蜂王產卵,待小幼蟲孵出,工蜂們用蜂王漿飼喂時,養(yǎng)蜂人即將蜂王漿取出,這技術其實是騙術,可見就連聰明的小蜜蜂也有受騙的時候。
蜂農(俗稱養(yǎng)蜂人)是農民中較為辛苦的一種人,收入也比較低,需要常年風餐露宿,走南闖北。中國現(xiàn)在大概有600-700萬群蜜蜂,蜂農約20-30萬,從事蜂產品加工的約有5-6萬人。一個蜂農的“標準配置”是50箱蜜蜂,按平均每箱2萬只計算,一個蜂農大致要照顧百萬眾。養(yǎng)蜂業(yè)具有很強的流動性,大多數(shù)蜂農都要追逐花期、轉地養(yǎng)蜂。在我國,蜂農轉場線路主要有兩條:一是東北線,從海南沿海北上,經(jīng)江浙、安徽、山東直到黑龍江,再向南從湖北、湖南折
回南方;二是西北線,從云南到四川到陜西、青海(寧夏、內蒙古)、新疆;每年-5月,在我國乃至世界所有的油菜花產地都會看到蜂農和蜜蜂忙碌的身影。蜂農大多是半個專家,必須高度介入蜜蜂生活,日常工作包括搖蜜、繁殖蜂群、培養(yǎng)蜂王、給太強大的蜂群分家、采集蜂皇漿、采集花粉等。每天早上6點就需要檢查蜂箱,看看有無馬蜂、蛤蟆之類的蜜蜂天敵;另外要經(jīng)常交換巢脾,把有幼蟲的巢脾轉移到蜂箱上部,把空巢脾轉移到下部供蜂王產卵;然后就可以采蜂王漿了,大致每三天采一次,一群蜂一年可產蜂王漿5-10公斤。搖蜜一般在下午,晴天一箱蜂兩天可以搖一次。對蜂農而言,影響最大的自然災害是寒冷和陰雨,陰雨天蜜蜂就無法采粉,一開始還可以吃蜜,等蜜吃完后就可能大批餓死,此時蜂農就需要使用白糖來喂養(yǎng)。我國的養(yǎng)蜂業(yè)具有很大發(fā)展?jié)摿?,現(xiàn)養(yǎng)蜂密度不足歐洲國家的20%。據(jù)美國農業(yè)部實驗,蜜蜂的授粉行為可使農產品增產30-40%,最高可達80%??梢哉f蜜蜂授粉使農產品增產的產值是養(yǎng)蜂業(yè)本身產值的60-80倍。蜂蜜是一種活性物質,保存不易,所以蜂農通常采取邊放養(yǎng)邊銷售的模式,如果需要質量好的蜜,最好直接從熟悉的蜂農處購買。不同種類的蜜價格也大不相同,最好的一等蜜蜜源來自荔枝、柑桔、椴樹、槐花、紫云英、荊條花等,油菜等為二等蜜。從產量上看,我國的蜂蜜年產量約為20-30萬噸,一半用于出口。其中油菜花蜜產量最高,約占25-30%。國內蜂蜜銷量每年-70萬噸。也就是說,國內現(xiàn)銷售的蜂蜜有部分并不是真正的蜂蜜。在蜂王漿產量中,油菜花蜜為基礎的要占到一半;由于蜂王漿是維持蜂王生存必須的食物,產量比較少,很多蜂農都不賣蜂王漿,純的蜂王漿“勁道”非常大而且味道特別,難以下口,人的腸胃很難適應(會拉肚),極少直接食用;現(xiàn)在市面上的蜂王漿大多已經(jīng)是混了多次蜂蜜的結果,按蜂王漿和蜂蜜3:7的比例混合的所謂“蜂王漿”(市面產品)已經(jīng)是很不錯的,一般比例更低一些。一般來說,蜂蜜特別是從蜂農處直接購買的蜂蜜,顏色和沉淀都很可能不一致,如有包裝特精美、蜜的顏色和外觀又特統(tǒng)一、價格又特低(低于10元/斤)的就要小心了。
繁殖方式
蜂王(雌性)產卵,部分卵細胞不經(jīng)過受精作用直接發(fā)育成雄蜂(孤雌生殖)。成熟的雄蜂給卵細胞提供精子,使卵細胞受精形成受精卵。受精卵發(fā)育成幼蜂之后,少部分幼蜂可以吃到高品質蜂皇漿,繼而長成蜂王。大多數(shù)幼蜂只能吃到低品質蜂蜜,后發(fā)育成工蜂?! ?/p>
性別決定
生物的性別并不一定都是由性染色體決定的,在蜜蜂和螞蟻中,性別決定于染色體的數(shù)目(或染色體的組數(shù)),而不是性染色體,蜜蜂和螞蟻體內也沒有性染色體。蜂王和工蜂都是雌性,是由受精卵發(fā)育而來,每個體細胞中含有32條染色體,兩個染色體組,是二倍體;雄蜂個體在群體中的數(shù)目很少,是由未受精的卵細胞發(fā)育而來的,體細胞中含有16條染色體,一個染色體組,是單倍體?! ?/p>
雄蜂是怎樣產生精子的?
蜜蜂由蜂王、雄蜂和工蜂組成,其中蜂王和工蜂是由受精卵發(fā)育而來的,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細胞發(fā)育而來的。蜂王和工蜂是二倍體(2N=32),雄蜂是單倍體(n=16)。單倍體雄蜂是怎樣產生精子的呢?雄蜂在產生精子的過程中,它的精母細胞進行的是一種特殊形式的減數(shù)分裂。減數(shù)第1次分裂中,染色體數(shù)目并沒有變化,只是細胞質分成大小不等的兩部分。大的那部分含有完整的細胞核,小的那部分只是一團細胞質,一段時間后將退化消失。減數(shù)第2次分裂,則是1次普通的有絲分裂:在含有細胞核的那團細胞質中,染色單體相互分開,而細胞質則進行不均等分裂,含細胞質多的那部分(含16條染色體)進一步發(fā)育成精子,含細胞質少的那部分(也含16條染色體)則逐步退化。雄蜂的1個精母細胞,通過這種減數(shù)分裂,只產生1個精子,精母細胞和精子都是單倍體細胞。這種特殊的減數(shù)分裂稱為“假減數(shù)分裂”?! ?/p>
蜜蜂分工
蜜蜂是三型分工:
1.蜂王:
蜂王的任務是產卵,分泌的蜂王物質激素可以抑制工蜂的卵巢發(fā)育,并且影響蜂巢內的工蜂的行為。蜂王是由工蜂建造王臺用受精卵培育而成的。工蜂對蜂王臺里的受精卵特別照顧,一直到幼蟲化蛹以前始終飼喂蜂王漿,使蜂王幼蟲浸潤在王漿上面。蜂王漿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和生物激素,對蜂王幼蟲的生長發(fā)育,特別是對雌性生殖器官的發(fā)育起重要的促進作用。隨著蜂王幼蟲的生長,工蜂把臺基加高,最后封蓋。
羽化出房的新蜂王身體柔嫩,由工蜂給它梳理身上的絨毛,交配成功的處女王不久便開始產卵。處女蜂王交尾后除了分蜂以外,一般不再出巢。蜂王體型細長而穩(wěn)重,它的壽命一般在三至五年,最長的可活八九年。在春天和花期前后產卵量最高。
2.雄蜂:
雄蜂的任務是和處女王交配后繁殖后代,雄蜂不參加釀造和采集生產,個體比工蜂大些。雄蜂是由未受精卵發(fā)育而成的。在較大雄蜂房里發(fā)育,工蜂對它的哺育也較好。整個發(fā)育過程。雄蜂幼蟲的食量要比工蜂幼蟲大一、二倍。雄蜂生殖系統(tǒng)的發(fā)育需要較長的時間,羽化出房后還要經(jīng)過八至十四天左右才能達到性成熟。雄蜂性成熟時,其精巢內的精小管有大量的精子成熟,并逐步地排到貯精囊中,一般一個雄蜂的貯精囊中的精液量為1.5——2.0μL(微升)。每微升精液平均有精子七百五十萬個。精子的數(shù)量和活力對蜂群后代的遺傳性狀和發(fā)育具有直接影響。因此,選育優(yōu)質遺傳后代的種群做父本與選擇優(yōu)質蜂王同等重要。
3.工蜂:
工蜂的任務主要是采集食物、哺育幼蟲、泌蠟造脾、泌漿清巢、保巢攻敵等工作。蜂巢內的各種工作基本上是工蜂們干的;工蜂與蜂王一樣也是由受精卵發(fā)育成的。哺育工蜂對它們的照料不如對蜂王幼蟲那樣周到,僅在孵化后的頭三天內飼喂蜂王漿,而自第四天起就只飼喂蜜粉混合飼料。因為這種飼料的營養(yǎng)不如蜂王漿高,而且缺乏促進卵巢發(fā)育的生物激素。因此,工蜂的生殖器官發(fā)育受到抑制,直到羽化為成蜂,其卵巢內僅有數(shù)條卵巢管,失去了正常的生殖機能。所以,她們是發(fā)育不完全的雌性蜂,
工蜂的壽命一般是三十至六十天。在北方的越冬期,工蜂較少活動,并且沒有參加哺育幼蟲的越冬蜂可以活到五至六個月。每群的工蜂量決定于蜂群的興盛。
(參考資料:中華蜂療網(wǎng))
蜜蜂種類
蜜蜂的種類
1758年,林奈氏(Linnaeus C)首次記載蜜蜂第一個屬(Apis)和第一個種(Apis mellifera L.)。
至1980年,由于當時采集標本的范圍、對蜜蜂生物學的研究限制和有些蜜蜂新種類的證據(jù)不足等原因,所以當時世界公認的蜜蜂種類只有4種,即大蜜蜂(Apis
dorsata Fabricius)、小蜜蜂(Apis florea Fabricius)、東方蜜蜂(Apis cerana
Linnaeus)和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 Linnaeus)。
1985年,中國的學者對采自云南的6種蜜蜂進行形態(tài)學、生物學、生態(tài)學、昆蟲地理學、細胞遺傳學和分子生物化學等多學科對比研究后認定,黑大蜜蜂(Apis
laboriosa Smith)和黑小蜜蜂(Apis andreniformis Smith)是獨立的蜂種,并確定了它們的分類地位。
1988年國外的學者又確立了由Buttel-Reepen 1903年描述并定名的Apis
indica-koschevnikovi蜜蜂為獨立的蜂種—沙巴蜂(Apis koschevnikovi
Buttel-Reepen)。至此,世界上確立了蜜蜂為7種。
當時比較公認的,蜜蜂屬的7個明確的現(xiàn)生種(現(xiàn)生種:指地史上出現(xiàn)的種,已發(fā)現(xiàn)化石,至今一直生存的種)依定名先后為:
西方蜜蜂 Apis mellifera Linnaeus 1758
小蜜蜂 A. florea Fabricius 1787
大蜜蜂 A. dorsata Fabricius 1793
東方蜜蜂 A. cerana Fabricius 1793
黑小蜜蜂 A. andreniformis Smith 1858
黑大蜜蜂 A. laboriosa Smith 1871
沙巴蜂 A. koschevnikovi Buttel-Reepen 1906
1998年,德國的尼古拉夫婦(Koeniger and
Koeniger)和馬來西亞的丁格(Tingek)報道了他們發(fā)現(xiàn)的一個蜜蜂新種——綠努蜂(Apis nulunsis Tingek.
Koeniger and Koeniger)。
同年,G.w.0tis and S.
Hadisoesilo經(jīng)過多年的形態(tài)學和生物學對比研究,確立了原Smith定名的分布于印度尼西亞蘇拉威西島和菲律賓的蘇拉威西蜂[Apis
nigrocincta (Smith)]為一個獨立蜂種。因此,截至目前,世界上現(xiàn)生存的蜜蜂種類已達 9 種。
(1)黑小蜜蜂 Apis andreniformis Smith
(2)小蜜蜂 Apis florea Fabricius
(3)黑大蜜蜂 Apis laboriosa Smith
(4)大蜜蜂 Apis dorsata Fabricius
(5)沙巴蜂 Apis koschevnikovi Buttel-Reepen
(6)綠努蜂 Apis nulunsis Tingek. Koeniger and Koeniger
(7)蘇拉威西蜂 Apis nigrocincta Smith
(8)東方蜜蜂 Apis cerana Fabricius
(9)西方蜜蜂 Apis mellifera L.
我國大部分地區(qū)以意大利蜂(西方蜜蜂)為主,北京有少部分地區(qū)有中蜂(中華蜜蜂)
群間關系
蜜蜂雖然過著群體的生活,但是,蜂群和蜂群之間是互不串通的。蜂巢里存有大量的飼料,為了防御外群蜜蜂和其它昆蟲、動物的侵襲,蜜蜂形成了守衛(wèi)蜂巢的能力。蟄針是蜜蜂的主要自衛(wèi)器官。
蜜蜂的嗅覺靈敏,它們能夠根據(jù)氣味來識別外群的蜜蜂。在巢門口經(jīng)常有擔任守衛(wèi)的蜜蜂,不使外群的蜜蜂隨便竄入巢內。在缺少蜜源的時候,經(jīng)常有不是本群的蜜蜂潛入巢內盜蜜,守衛(wèi)蜂立即搏斗。但是在蜂巢外面,情況就不同了,比如在花叢中或飲水處,各個不同群的蜜蜂在一起,互不敵視,互不干擾。
飛出交配的母蜂,有時也會錯入外群,這時工蜂立即將它團團包圍,刺殺母蜂。
雄蜂如果要錯入外群情況就不同了,工蜂不傷害它,因為蜜蜂培育雄蜂不只是為了本群繁殖的需要,也是為了種族的生存。
相關知識
一只蜜蜂釀吐一公斤的蜜,要用上三萬三千三百三十三個工作小時,吮吸三千三百朵花蕊。
要釀出500克蜂蜜,工蜂需要來回飛行3萬7千次去發(fā)現(xiàn)并采集花蜜,帶回蜂房。
蜜蜂的翅膀每秒可扇動200至400次。
蜜蜂飛行的最高時速是40公里。當它滿載而歸時,飛行時速為20至24公里。
一個蜂巢平均有5萬個蜂房,居住著3萬5千只忙碌的蜜蜂。
一只蜜蜂毛茸茸的身體上能粘住5萬至75萬粒花粉。
一湯匙蜂蜜可以為蜜蜂環(huán)繞地球飛行一圈提供足夠的能量。
夏季工蜂的壽命是38天,冬季它們的壽命是6個月。
蜂王的壽命一般是4至5年。
借助5只復眼和3只單眼,蜜蜂的視角幾乎可以達到360度。
1,舞蹈語言;
2,蜜蜂還會及時變換指數(shù),依靠天空反射的偏振光束來確定方位,及時回巢;
3,利用翅的不斷振動自發(fā)出不同頻率的“嗡嗡”聲,用來補充“舞蹈語言”的不足和加強語氣的表達能力。
昆蟲的舞蹈語言在傳遞信息的過程中起著主要作用,這種作用在蜜蜂中表現(xiàn)尤其突出,在蝴蝶中也很明顯。
在蜜蜂的社會生活中,工蜂擔負著筑巢、采粉、釀蜜、育兒的繁重任務。大批工蜂出巢采蜜前先派出“偵察蜂”去尋找蜜源。偵察蜂找到距蜂箱100米以內的蜜源時,即回巢報信,除留有追蹤信息外,還在蜂巢上交替性地向左或向右轉著小圓圈,以“圓舞”的方式爬行。如果蜜源在距蜂箱百米以外,偵察蜂便改變舞姿,呈“∞”字,所以也叫“8字舞”或“擺尾舞”。如果將全部爬行路線相連,直線爬行的時間越長,表示距離蜜源越遠。直線爬行持續(xù)1秒鐘,表示距離蜜源約500米;持續(xù)2秒,則約l000米。偵察蜂在做這種表演時,周圍的工蜂會伸出頭上的觸角爭先與舞蹈者的身體碰撞,這也許是從它那里了解信息吧。偵察蜂跳的“擺尾舞”,不但可以表示距離蜜源的遠近,也起著指定方向的作用。蜜源的方向是靠跳“擺尾舞”時的中軸線在蜂巢中形成的角度來表示的。如遇陰雨天,利用舞蹈定位的方法就有點失靈。蜜蜂還會及時變換指數(shù),依靠天空反射的偏振光束來確定方位,及時回巢。人們也許要問,工蜂在黑洞洞的蜂箱里表演的各種舞蹈動作,其他同伙是怎樣領會到的呢?原來它們是利用頭上顫抖的觸角撫摸工蜂身體時,使“舞蹈語言”轉換成“接觸語言”而獲得信息的。這種傳遞方法,有時也會失靈。為此它們還要利用翅的不斷振動自發(fā)出不同頻率的“嗡嗡”聲,用來補充“舞蹈語言”的不足和加強語氣的表達能力。
蜜蜂的主要天敵是胡蜂.所有的蜜蜂都以花粉和花蜜為食。在消化道中花蜜可以被轉化成蜂蜜。所有的雌蜂都有一種刺。蜜蜂和大蜂(一種體積較大的、較圓的蜂,身子是黑色的)都是昆蟲,但是這種種類的蜂大多數(shù)都是單獨居住,有一些蜂住在別的蜜蜂的蜂窩里,并且從別的蜂那里獲得食物。蜜蜂這個典型的群體有一個能產卵的蜂王,性別上未發(fā)展進化的雌蜂(工蜂);還有許多能生育的雄蜂。
根據(jù)種類的不同,工蜂的數(shù)量一般在12只到50000多只的范圍內,它們收集花蜜和花粉,如果是蜜蜂,還會將花蜜和花粉傳送到特定的地方,這要通過跳特殊而嚴格的舞蹈而獲得。他們的職責包括釀蜜,做蠟狀蜂房的巢室,這些都是為食物存儲和幼蟲居住,還有照顧蜜蜂和蜂王,守擴蜂巢。蜜蜂是一個多年生群體。將會不斷地有新蜂王被撫養(yǎng)起來。老蜂王然后和一群工蜂離開蜂房到別的地方重建一個家。蜜蜂非常有用。因為他們也能像傳花粉給植物的昆蟲一樣行動
蜜蜂屬膜翅目、蜜蜂科。一生要經(jīng)過卵、幼蟲、蛹和成蟲四個蟲態(tài)。
瀕?,F(xiàn)狀
中蜂有7000萬年進化史,在我國,中蜂抗寒抗敵害能力遠遠超過西方蜂種,一些冬季開花的植物如無中蜂授粉,必然影響生存,我國許多植物繁衍下來,中蜂功不可沒。中蜂為蘋果授粉率比西蜂高30%,且耐低溫、出勤早、善于搜集零星蜜源,對保護我國生態(tài)環(huán)境意義重大。而洋蜂的嗅覺與我國很多樹種不相配,因此不能給這些植物授粉,這將導致這些植物種類減少甚至滅絕,最終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因此,拯救、保護中華蜜蜂已刻不容緩。
近年來,由于毀林造田、濫施農藥、環(huán)境污染等因素,造成中蜂生存危機。除此而外,科研人員指出目前引入的意大利等國的洋蜂,是對中蜂最大的威脅。這些洋蜂對中華蜜蜂有很強的攻擊力,且翅膀振動頻率與中華雄蜂相似,導致中華蜜蜂誤認,從而可以順利進入蜂巢,還得到相當于同伴的待遇和飼喂。不同種群不能共存,洋蜂殺死中蜂蜂王不可避免。為此我國已在北京房山和黑龍江饒河建起相對封閉的中蜂、黑蜂保護區(qū),并開始尋找野蜂,使中蜂不致滅絕。
近年,北京本土野生中華蜜蜂已經(jīng)滅絕,而人工養(yǎng)殖的國內中華蜜蜂蜂王也開始由于不明原因死去,造成了中華蜜蜂(也稱中蜂)種群的減少。中華蜜蜂起著重要的平衡生態(tài)作用,特別有利于高寒山區(qū)的植物,華北地區(qū)的很多樹種都是早春或是晚秋開花的,還有的是零零星星開花的,如果沒有中蜂,植物的受粉就會受到影響,這也是其它蜂種所不具備的特性。
一只優(yōu)良的中蜂蜂王在產卵期每晝夜可產卵1500粒左右,它的平均壽命為3~5年,最長的可達8~9年??墒墙┠攴渫醯膲勖絹碓蕉塘耍械木够畈坏揭粋€夏季。
然而20世紀末,中華蜜蜂在北方地區(qū),黃河以北逐步減少了,長白山也只剩下幾百群了。據(jù)了解,中華蜜蜂的減少,主要是蜂王由于不明原因死亡而造成的。
僅北京地區(qū)中華蜜蜂的數(shù)量就從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的4萬群,減少到了本世紀初的不足40群,已經(jīng)到了瀕危的程度。
可怕的是,中華蜜蜂一旦完全滅絕,會影響整個與之有關的植物共生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變化。近日,中國科學院有關人士為我們解開了蜂王之死的謎團,并且我國北方還建立了惟一的中華蜜蜂保護區(qū)。
中蜂節(jié)省飼料,這一可貴的優(yōu)良特性能為人類提供更多的產品—蜂蜜。自然界中的各種動物都有其特有的越冬方式,蜜蜂是半蟄居營群體生活的昆蟲。中蜂結團緊密,越冬期內往往叩掉巢脾下部大片巢房,結團在蜂巢下面的局部范圍,蜂團集中而緊密。消耗少量飼料,少量運動產生微熱,保持低限的生命活動,保持群體所需要的生存溫度,這也是中蜂在長期的生存斗爭過程中形成的有利于種族生命延續(xù)的生活習性。
中蜂泌蠟能力強,經(jīng)常毀棄自己苦心營造的巢脾,而不厭其煩地重新泌蠟造脾。這種喜新厭舊的生活習性,能隨時應付在環(huán)境突變、天敵入侵時,遷居后及時營造新居,只有具備這種特性,才能保持在萬變的自然環(huán)境中保存自己??陀^上也起到精理蜂巢、減少細菌、病害在巢房滋生和污染,清除害蟲的蟲卵,保持群體的正常生活以及后代的健康發(fā)育。能使蜂王始終在新巢房產卵,卵蟲在寬大的巢房里發(fā)育成長,培育出健壯的新個體,具有優(yōu)生優(yōu)育的客觀效應。
中蜂個體小,吻較短,采集力雖然較低,但中蜂采集工作勤奮,抗寒能力較強,早出晚歸,在9℃時就能正常采集活動,彌補了吻短、采集力低的不足。
中蜂分蜂性強,維持的群勢比西蜂小,群體增長數(shù)量多,在生存斗爭過程中生存機率大,這也是與生存斗爭的另一種表現(xiàn)。
中蜂定向力較差,容易迷巢,這種習性是和長期在廣闊的野外生活、群體間距大、接觸機會少有關。這一習性對人為管理是不利的。中蜂群失王后,工蜂快速產卵現(xiàn)象,雖然是生存斗爭中一種特殊現(xiàn)象,但必然`無法使該群體生命得到延續(xù)。
《憫蜜蜂》
高毒藥劑興,除蟲殺蜜蜂。
害蟲當殺死,蜜蜂不欲生。
害蟲抗藥性,蜜蜂則不能,
廣用生態(tài)藥,確保糧食增。
植物不授粉,何來食物烹。
——張志真
參考
關于“蜜蜂”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