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牛膝
A+醫(yī)學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川牛膝 | 中藥圖典 |
川牛膝 Chuān Niú Xī |
|
---|---|
別名 | 甜川牛膝、甜牛膝、天全牛膝、大牛膝、白牛膝、拐牛膝、龍牛膝、牛膝、都牛膝、米心牛膝、家牛膝、肉牛膝 |
功效作用 | 活血祛瘀;祛風利濕。主血瘀經閉;難產;胞衣不下;產后瘀血腹痛;熱淋;石淋;痛經;風濕腰膝疼痛 |
英文名 | RADIX CYATHULAE |
始載于 | 《藥材資料匯編》 |
毒性 | 無毒 |
歸經 | 肝經、腎經 |
藥性 | 平 |
藥味 | 甘、苦 |
基本信息
拼音名:Chuanniuxi
英文名:RADIX CYATHULAE
資料來源:《中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26本品為莧科植物川牛膝Cyathula officinalis Kuan 的干燥根。秋、冬二季采挖,除去蘆頭、須根及泥沙,烘或曬至半干,堆放回潤,再炕干或曬干?! ?/p>
形態(tài)特征
【性狀】 本品呈近圓柱形,微扭曲,向下略細或有少數(shù)分枝,長30~60cm,直徑0.5~3cm。表面黃棕色或灰褐色,具縱皺紋、支根痕和多數(shù)橫長的皮孔樣突起。質韌,不易折斷,斷面淺黃色或棕黃色,維管束點狀,排列成數(shù)輪同心環(huán)。氣微,味甜。
【鑒別】 本品橫切面:木栓細胞數(shù)列。栓內層窄。中柱大,三生維管束外韌型,斷續(xù)排列成 4~11輪,內側維管束的束內形成層可見;木質部導管多單個,常徑向排列,木化;木纖維較發(fā)達,有的切向延伸或斷續(xù)連接成環(huán)。中央次生構造維管系統(tǒng)常分成2~9股,有的根中心可見導管稀疏分布。薄壁細胞含草酸鈣砂晶、方晶。
粉末棕色。草酸鈣砂晶、方晶散在,或充塞于薄壁細胞中。具緣紋孔導管直徑10~80μm,紋孔圓形或橫向延長呈長圓形,互列,排列緊密,有的導管分子末端呈梭形。纖維長條形,彎曲,末端漸尖,直徑8~25μm,壁厚3~5μm,紋孔呈單斜紋孔或人字形,也可見具緣紋孔、紋孔口交叉成十字形,孔溝明顯,疏密不一。
【檢查】水分 照水分測定(附錄Ⅸ H第一法)測定,不得過16.0%。
總灰分 取本品切制成直徑在3nm以下的顆粒,依法檢查,不得過8.0%(附錄Ⅸ K)。
酸不溶性灰分 取本品切制成直徑在3nm以下的顆粒,依法檢查,不得過1.5%(附錄Ⅸ K)。
【浸出物】 取本品直徑在3mm以下的顆粒,照水溶性浸出物測定法項下的冷浸法(附錄Ⅹ A)測定,不得少于65.0%。
本品為圓形薄片,厚0.1~0.2cm,直徑0.5~3cm。表面灰棕色,切面淡黃色或棕黃色??梢姸鄶?shù)黃色點狀維管束。
酒川牛膝 取凈川牛膝片,照酒炙法(附錄Ⅱ D)炒干。
【性味與歸經】 甘、微苦,平。歸肝、腎經。
【功能與主治】 逐瘀通經,通利關節(jié),利尿通淋。用于經閉癥瘕,胞衣不下,關節(jié)痹痛,足痿筋攣,尿血血淋,跌撲損傷。 【用法與用量】 4.5 ~9g?! ?/p>
使用說明
【炮制】 川牛膝,除去雜質及蘆頭,洗凈,潤透,切薄片,干燥。
【注意】 孕婦禁用。
【貯藏】 置陰涼干燥處,防潮。
【英文名】 RADIX CYATHULAE
【別名】甜川牛膝、甜牛膝、天全牛膝、大牛膝、白牛膝、拐牛膝、龍牛膝
【來源】本品為莧科植物川牛膝Cyathula officinalis Kuan 的干燥根。秋、冬二季采挖,除去蘆頭、須根及泥沙,炕或曬至半干,堆放回潤,再炕干或曬干。
【源形態(tài)】多年生直立草本,高40~100厘米。主根長圓柱形,粗壯,直徑0.8~1.5厘米,土棕色,味微甘。莖下部近圓柱形,中部近四棱形,疏被糙毛,節(jié)處略膨大。葉油節(jié)部對生,近四棱形,具條紋或溝紋。葉對生,橢圓形或長橢圓形。秋季頂生或腋生多數(shù)綠白色小花,密集圓頭狀。胞果長橢圓形,略壓扁,暗灰色。種子卵形,赤褐色。
【制法】
川牛膝:除去雜質及蘆頭,洗凈,潤透,切薄片,干燥。本品為圓形薄片,厚0.1~0.2cm,直徑0.5~3cm。表面灰棕色,切面淡黃色或棕黃色??梢姸鄶?shù)黃色點狀維管束。
酒川牛膝:取凈川牛膝片,照酒炙法(附錄Ⅱ D)炒干。
【性狀】本品呈近圓柱形,微扭曲,向下略細或有少數(shù)分枝,長30~60cm,直徑0.5~3cm。表面黃棕色或灰褐色,具縱皺紋、支根痕和多數(shù)橫向突起的皮孔。質韌,不易折斷,斷面淺黃色或棕黃色,維管束點狀,排列成數(shù)輪同心環(huán)。氣微,味甜。
【鑒別】
本品橫切面:木栓細胞數(shù)列。皮層窄。中柱大,三生維管束外韌型,斷續(xù)排列成 4~11輪,內側維管束的束內形成層可見;木質部導管多單個,常徑向排列,木化;木纖維較發(fā)達,有的切向延伸或斷續(xù)連接成環(huán)。中央次生構造維管系統(tǒng)常分成2~9股,有的根中心可見稀疏導管分布。薄壁細胞含草酸鈣砂晶、方晶。
粉末棕色。草酸鈣砂晶、方晶散在,或充塞于薄壁細胞中。具緣紋孔導管直徑10~80μm,紋孔圓形或橫向延長呈長圓形,互列,排列緊密,有的導管分子末端呈梭形。纖維長條形,彎曲,末端漸尖,直徑8~25μm,壁厚3~5μm,紋孔呈單斜紋孔或人字形,也可見具緣紋孔、紋孔口交叉成十字形,孔溝明顯,疏密不一。
【性味歸經】甘、微苦,平。歸肝、腎經。
【功能主治】逐瘀通經,通利關節(jié),利尿通淋。用于經閉癥瘕,胞衣不下,關節(jié)痹痛,足痿筋攣,尿血血淋,跌撲損傷。
【用法用量】 4.5 ~9g。
【注意】孕婦禁用。
【貯藏】置陰涼干燥處,防潮。
【中藥名稱】 川牛膝(《藥材資料匯編》)
【拼音名】 Chuanniuxi
【來源】為莧科植物川牛膝或頭花蒽草的根。
【植物形態(tài)】①川牛膝
多年生草本,高40~100厘米。主根圓柱形,直徑0.8~1.5厘米,外皮棕色。莖下部近圓柱形,中部近四棱形,疏被糙毛,節(jié)處略膨六。刑討生,橢圓形至狹橢圓形,長3~13厘米,寬1.5~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或寬楔形,全緣,上面密疊倒伏糙毛,下面密生長柔毛;葉柄長0.3~1.5厘米?;ňG白色,頭狀花序數(shù)個于枝端排成穗狀;苞片卵形,長3~5毫米,干膜質,先端具鉤狀芒刺;苞腋有花紋朵,能育花居中,不育花居兩側;不育花的花被退化為2~5枚鈞狀芒刺,能育花的花被5,2長3短;雄蕊5,花絲基部密被長柔毛;退化雄蕊5,長方形,狹細,長釣O.3~0.4毫米,寬O.1~0.2毫米。先端齒狀淺裂;雄蕊基部外側圍繞孑房叢生的長柔毛較退化雄蕊為長;雌蕊子房上位,1室,花柱細。胞果長橢圓狀倒卵形,長2~5毫米。種子卵形?;ㄆ?~7月。果期8~9月。
野生于林緣、草叢中或栽培。分布四川,云南、貴州等地。
②頭花蒽草
形態(tài)與川牛膝相似;其主要特征:葉呈廣卵形、倒卵形,亦有橢圓形者。頭狀花序近單生,或近中央頂生者有數(shù)個作短穗狀排列;退化雄蕊較粗大,長0.5~1毫米,先端深裂,常呈撕裂狀或流蘇狀,時有分枝;雄蕊基部外側叢生的柔毛較稀,且較退化雄蕊為短或等長。
野生或栽培。分布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采集】川牛膝的根,秋冬均可采挖,栽培品以生長3~4年者為好,挖得后,去凈泥砂,切去殘存的地上莖及須根。烘干或曬至半干時,經發(fā)汗后再曬至足干。野生的多系陰干或曬干。
【炮制】 川牛膝 除去雜質及蘆頭,洗凈,潤透,切薄片,干燥。本品為圓形薄片,厚0.1~0.2cm,直徑0.5~3cm。表面灰棕色,切面淡黃色或棕黃色??梢姸鄶?shù)黃色點狀維管束。
酒川牛膝 取川牛膝片,照酒炙法炒干。
【藥材】川牛膝商品有2種:一為川牛膝,一為麻牛膝:
①川牛膝
又名甜牛膝。為植物川牛藤的干燥根,根條星圓柱狀,不扭曲或略扭曲;根頭部膨大,根下端漸細,或有少數(shù)細小側根,長約30~70厘米,直徑約1~2厘米。全體具縱皺紋及,側根去掉后的痕跡;表面棕黃色或黑灰色。質堅韌,不易折斷。切面灰黃色至暗棕色,可見許多色較淺淡的小點,并析出油質物,排列成環(huán)約3~8層,中心的一個較大。味甘或微苦,無香氣。"
主產于四川的雅山、樂山、西昌。
②麻牛膝
為植物頭花蒽草的干燥根,性狀與川牛膝相似,但根條較短,呈長圓錐形或圓柱狀錐形,兩端粗細相差較大,一般扭曲。質柔而易折斷(但較老的根亦不易折斷)。味甘,后極苦或麻。
主產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及云南。
【性味】《四川中藥志》:"性平,味甘微苦,無毒。"
【歸經】《四川中藥志》:"入肝、腎二經。"
【功用主治】祛風,利濕,通經,活血。治風濕腰膝疼痛,腳痿筋攣,血淋,尿血,婦女經閉,癥瘕。用于經閉癥瘕,胞衣不下,關節(jié)痹痛,足痿筋攣,尿血血淋,跌撲損傷。
①《藥材資料匯編》:"治打撲刀傷,有緩和疼痛之效。"
②《中藥志》:"破血下降。"
③《中藥材手冊》:"功多祛風利濕,其他和懷牛膝相同。"
④《四川中藥志》:"祛風利濕,通經散血。治寒濕腰腿骨痛,足痿筋攣,婦女經閉及癥瘕,淋病,尿血,陰痿、失溺。"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5~3錢;浸酒或入丸、散。
【宜忌】《四川中藥志》:"婦女月經過多,妊娠,夢遺滑精者忌用。"孕婦禁用。
【貯藏】 置陰涼干燥處,防潮。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川牛膝栽培技術
川牛膝為莧科植物川牛膝(Cyathula officinalis Kuan)的干燥根,別名牛夕。具活血祛瘀、通利關節(jié)等功效,用于治療經閉。尿血、關節(jié)酸痛、跌打損傷等癥。四川省樂山、雅安、涼山等地市均有分布,以天全、滎經等縣栽培歷史較久,產量大,質量好。
(-)形態(tài)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主根長圓柱形,土棕色,味微甘,莖直立,莖下部近圓柱形,中部近四棱或近方形,具糙毛,節(jié)略膨大。葉對生,葉柄密生糙毛,葉片橢圓形,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全緣,表面暗綠色。項生或腋生綠白色小花,花密集成圓頭狀花序。胞果長橢圓狀倒卵形,暗灰色?;柯员皇枞崦?,種子卵形,赤褐色。花期6-7月,果期8-9月。
(二)生長習性
川牛膝喜寒涼濕潤的自然環(huán)境。四川多栽培于海拔1200-2 000米的高寒山區(qū),一般年降雨量約1500毫米以上,冬季有3-4個月積雪。
在海拔 1500米左右,生長 3-4年植株的成熟種子,播后10-15天即可出苗,且發(fā)芽率高,種子壽命為1年,播后第一年為營養(yǎng)生長,第二年為生殖生長。夏季為旺盛生長期,并同時長根,秋末冬初進入冬季休眠期。
(三)栽培技術
1.選地、整地 選疏松、肥沃的壤土栽培為宜,山坡一般以向陽坡為佳。9--10月下雪前深翻土地,深度最好在30厘米以上,翻后休閑凍土;翌年清明前后,再翻1次,整細耙平,作1.3米左右的高畦。
2.繁殖方法 用種子繁殖。
在栽培上所用種子實質為胞果,種子發(fā)芽力因生長年限而不同,三至四年生植株結的種子最好,栽培當年所結的種子常不能發(fā)芽,隔年陳種不作種用。播種分春播和秋播,春播在4月前后,由于海拔高度不同,播種時間有所差異,海拔低的可以稍早,以在雪后早播為宜,秋播為8月前后。主產區(qū)一般采取高山春播、低山秋播的辦法,出苗率高,缺窩少。
3.田間管理
(l)中耕除草和間苗 每年中耕除草3-4次。播種當年的第一次在5月中、下旬,宜淺鋤或用手扯,并結合勻苗、補苗,每窩留苗4-6株,這次除草很重要,宜早盡早;第二次在6月中、下旬,中耕前,再勻苗1次,每窩定苗2-3株;7—8月再各進行1次。第二年中耕除草2-3次。第三年若要收獲,就只進行l(wèi)-2次。
(2)施肥培土每年結合中耕,追肥3次。第一、二次在中耕后,施用人畜糞水及草木灰,并進行培土防凍。培土厚度,以使根頭幼芽埋入土里約7厘米為宜。如不培土,根頭易被凍壞,造成缺窩減產。
4.病蟲害防治
(1)黑頭病 多發(fā)生于春夏季,主要是蘆頭蓋上太薄,冬季受凍害,引起發(fā)黑霉爛。防治方法:注意排水防澇,冬季培土。
(2)線蟲病 多發(fā)生在低海拔地區(qū),在根上形成凹凸不平的肉瘤。防治方法:注意選土;每畝用滴滴混劑35一45千克處理土壤。
(3)大猿葉蟲 5-6月發(fā)生,將葉咬吃成小孔。防治方法:用亞胺硫磷800倍或敵百蟲1000倍液噴殺。
(4)毛蟲、紅蜘蛛 5-6月為害葉片。防治方法:可用40%樂果乳油800-1500倍液噴殺。
(四)采收與加工
川牛膝在播后3-4年的10-11月收獲。要求深挖,減少斷根。挖后科去泥土,砍去蘆頭,剪掉須根,割下倒根,使主根。側報均成單支。然后按根條大小,理順成小把,立放炕上用無煙煤微火烘炕或放在曬場上日光炕脆。半干后,堆放數(shù)日,回潤后,再炕或曬到全干。通常三年生每畝產干貨150-200千克,四年生200-250千克。
|
關于“川牛膝”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