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壺盧蔓
A+醫(yī)學(xué)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苦壺盧蔓 | 中藥圖典 |
苦壺盧蔓 Kǔ Hú Lú Màn |
|
---|---|
別名 | 苦瓠藤 |
功效作用 | 殺蟲解毒。主麻疹;白麻瘡 |
英文名 | stem of Bitter Bottle Gourd |
始載于 | 《本草綱目》 |
毒性 | |
歸經(jīng) | 心經(jīng)、肺經(jīng) |
藥性 | 寒 |
藥味 | 苦 |
【苦壺盧蔓的功效介紹】:
苦壺盧蔓 (《綱目》)
【來(lái)源】為葫蘆科植物苦葫蘆的莖。
【植物形態(tài)】一年生攀援草本。莖、枝具溝紋,被軟柔毛。葉互生;葉柄長(zhǎng)10-20cm,頂端有2腺體,被毛;卷須纖細(xì),上部分歧,初時(shí)被微柔毛;葉片卵狀心形或腎狀卵形,長(zhǎng)、寬均10-30cm,不分裂或3-5裂,先端銳尖,基部心形,彎缺開張,邊緣有不規(guī)則的齒;掌狀脈5-7。雌雄花均單生;雄花花梗細(xì),比葉柄稍長(zhǎng),花萼筒漏斗狀,裂片披針形;花冠白色,裂往皺波狀,雄蕊3,花室折曲。雌花花梗比葉柄稍短或近等長(zhǎng);花萼和花冠似雄花;子房中間縊縮,花柱粗短,柱頭3,2裂。植株結(jié)實(shí)較多;果實(shí)啞鈴狀,下部大于上部,長(zhǎng)不足10cm。花期7-8月,果期8-9月。
【采集】夏、秋采。
【功用主治-苦壺盧蔓的功效】《稗史》:痳瘡,煎湯浴之。
【選方】治小兒白禿:苦壺盧蔓同裹鹽荷葉,煎濃汁洗三、五次。
(《圣濟(jì)總錄》)
【苦壺盧花的功效介紹】:
苦壺盧花 (《綱目》)
【來(lái)源】為葫蘆科植物苦葫蘆的花,植物形態(tài)詳苦壺盧條。
【采集】7~8月采。
【功用主治-苦壺盧花的功效】《綱目》:治一切鼠瘺。
【選方】治鼠瘺:苦壺盧花曝干,搗羅為末,敷之。
(《圣惠方》)
【苦壺盧子的功效介紹】:
苦壺盧子 (《綱目》)
【來(lái)源】為葫蘆科植物苦葫蘆的種子。
植物形態(tài)詳苦壺盧條。
【采集】秋后采取成熟果實(shí),剖取種子,曬干。
【性味】《綱目》:苦,寒,有毒。
【功用主治-苦壺盧子的功效】治水腫,小便不通,鼻塞,鼻息,齲齒,聤耳。
①《綱目》:治癰疽惡瘡,疥癬,齲齒有蟲匿者。
②《本草求真》:治諸般齒病或目翳、鼻塞。
【用法與用量】?jī)?nèi)服:入丸、散。
外用:煮汁涂、煎水含漱或研末點(diǎn)涂。
【選方】①治大腹水腫:苦壺盧子二兩(微炒),搗細(xì)羅為散。
以粥飲調(diào)下二錢。
②治小便不通:螻蛄三枚(微炒),苦壺盧子三十粒(微炒)。
上藥,搗細(xì)羅為散。
每服,以冷水調(diào)下一錢。
③治鼻塞,眼昏頭疼,胸悶:苦壺盧子一兩,以童子小便一中盞浸之,夏一日,冬七日。
取汁少許,滴入鼻中。
入麝香少許,為末。
紙拈點(diǎn)。
⑤治齲齒疼痛:苦壺盧子半斤,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
含漱口,吐之。
莖葉亦可用。
每旦漱口了,含一丸,仍涂齒斯上,涎出,吐去。
⑦治聤耳出膿:干苦壺盧子一分,黃連半錢。
為末。
以綿先繳凈,吹入半字,日二次。
(選方出《圣惠方》)
|
關(guān)于“苦壺盧蔓”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wú)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