鋪地黍
A+醫(yī)學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鋪地黍 | 中藥圖典 |
鋪地黍 Pū Dì Shǔ |
|
---|---|
別名 | 硬骨草、田基姜、風臺草、竹蒿草頭、馬鞭節(jié)、大廣草、馬鈴降、苦露草 |
功效作用 | 清熱平肝,利濕解毒。治淋濁,濕熱帶下。 |
英文名 | Herb of Torpedograss |
始載于 | 《福建中草藥》 |
毒性 | |
歸經 | |
藥性 | 平 |
藥味 | 甘 |
【藥名】鋪地黍
【別名】硬骨草、風臺草、大廣草、馬鞭節(jié)、馬鈴降、苦露草
【漢語拼音】pu di shu
【英文名】Herb of Torpedograss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anicum repens L.
【鑒別特征】:具粗壯而長的根狀莖。稈直立,質地堅硬,高30~100cm,具多節(jié)。葉鞘光滑,邊緣具纖毛;葉舌長約0.5mm,具纖毛;葉片質硬,挺直,長5~20cm,寬3~6mm,干時上部卷折,上面被柔毛。圓錐花序開展,長10~30cm,主軸直立,分枝斜向上升,粗糙,下部裸露。小穗長圓形,先端尖,無毛,長約3mm;第一穎長約為小穗的1/4,具3脈,先端截平或圓鈍,脈不明顯;第二穎與小穗等長,具7~9脈,先端喙尖;第一花雄性,外稃與第二穎等長同形但較寬;內稃膜質,幾等長于外稃;雄蕊3枚,花藥黑褐色。谷粒長圓形,先端尖,長2.2~2.5mm,平滑光亮。
【生物學特性】:多年生濕中生禾草,多生長于海邊或潮濕之處,常入侵旱作物地?;ü?~11月。以根狀莖和種子繁殖,生長迅速,再生性強。
【原產地】:巴西;現廣分布于熱帶與亞熱帶。
【中國分布現狀】:在華南、華東地區(qū)有記載。
引入擴散原因和危害:1857年在香港發(fā)現。該種是旱地惡性雜草,它生長迅速,粗大根莖深入土層后,可穿行于作物根系間,搶奪田間大量養(yǎng)分;地上部分則遮蓋作物莖葉,使田間通風透光不良,影響作物生長發(fā)育。同時該種又是稻縱卷葉螟的宿主,傳播蟲害。該種也是草坪的主要害草之一,危害潛力高,難根除,目前尚無理想的除草劑可防治,應避免侵入。
|
出自A+醫(yī)學百科 “鋪地黍”條目 http://m.wanqianlive.com/w/%E9%93%BA%E5%9C%B0%E9%BB%8D 轉載請保留此鏈接
關于“鋪地黍”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