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藤果
A+醫(yī)學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酸藤果 | 中藥圖典 |
酸藤果 Suān Ténɡ Guǒ |
|
---|---|
別名 | 酸蔃子、酸藤頭、酸強子、信筒子、咸酸果 |
功效作用 | 強壯補血。治胃酸缺乏,食欲不振。 |
英文名 | |
始載于 | 《南寧市藥物志》 |
毒性 | |
歸經(jīng) | |
藥性 | 平 |
藥味 | 酸、甘 |
【酸藤果的功效介紹】:
酸藤果 (《南寧市藥物志》)
【異名】酸蔃子(《南寧市藥物志》),酸藤頭(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來源】為紫金牛科植物酸藤果的果實。
【植物形態(tài)】酸藤果落葉藤狀灌木或藤本,高1~3米。
枝灰色或褐紅色,禿凈。
單葉互生;紙質(zhì);倒卵形至狹矩圓形,長3~6厘米,寬1~2厘米,先端鈍或渾圓,基部楔尖,全緣,兩面禿凈;葉柄長約5毫米。
花單性異株;稠密的總狀花序側(cè)生或腋生;花序長5~10厘米,有花3~8朵;花柄長約2毫米;萼片4裂,卵形,禿凈;花瓣4,白色,卵形或矩圓形,先端鈍或渾圓,外面禿凈,內(nèi)面有粉狀小突點;雄蕊4,在雄花中長于花瓣2倍以上,花藥卵形或腎形,背無腺點;子房在雄花中退化,在雌花中球形或卵形,花柱圓柱形,柱頭頭狀。
小漿果球形,徑約5毫米,熟時暗紅色,花期春季。
生于山野或村旁。
分布我國南部。
本植物的根及枝葉(酸藤木)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采集】夏季采收,蒸熟,曬干備用。
【性味】酸甘,平。
【功用主治-酸藤果的功效】強壯補血。
水煎服。
(性味以下出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生藥材鑒定】性狀鑒別 漿果圓球形,熟時紅色或紫黑色,干后黑褐色,直徑5-6mm,平滑,或有縱皺宿條紋和少數(shù)腺點。氣微,味酸,甜。
|
出自A+醫(yī)學百科 “酸藤果”條目 http://m.wanqianlive.com/w/%E9%85%B8%E8%97%A4%E6%9E%9C 轉(zhuǎn)載請保留此鏈接
關于“酸藤果”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