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葉昏雞頭
A+醫(yī)學(xué)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小葉昏雞頭 | 中藥圖典 |
小葉昏雞頭 Xiǎo Yè Hūn Jī Tóu |
|
---|---|
別名 | |
功效作用 | 清熱解毒;止血;殺蟲。主鼻衄;便血;崩漏;外傷出血;腸寄生蟲病 |
英文名 | |
始載于 | |
毒性 | |
歸經(jīng) | |
藥性 | 平 |
藥味 | 甘、澀 |
【拼音名】 Xiǎo Yè Hūn Jī Tóu
【來源】 藥材基源:為鱗毛蕨科植物麗江耳蕨的根莖或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olystichum lichiangense(C.H.Wright)Ching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收。挖出后,除去或不去葉,洗凈,鮮用或曬干。
【原形態(tài)】 植株高達(dá)20cm。根莖短而曲斜,外被一大叢褐棕色、枯老的葉柄所包圍。葉簇生;葉柄長約2cm,被棕色圓形、卵圓形大鱗片,并有披針形、狹披針形鱗片混生;葉片革質(zhì),長10-18cm,中部寬約2cm,尖頭。向下略變狹,二回深羽裂或近二回深羽狀;羽片約30對,無柄,中部的長約1cm,基部寬約6mm,三角形,急尖頭,基部對稱,羽裂達(dá)羽軸;裂片4-6對,基部1對略大,干后綠色,兩面被淡棕色、狹披針形鱗片或鱗毛,上面稀疏,下面較密;葉軸密被棕色、披針形鱗片,邊緣有鋸齒;葉脈兩面不明顯。孢子囊群小,圓形,棕色,背生于側(cè)脈中間,每裂片1-3個;囊群蓋宿存。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3000m以上的高山山坡灌木叢下或草地。
資源分布: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性味】 甘;微澀;平
【功效與作用】 清熱解毒;止血;殺蟲。主鼻衄;便血;崩漏;外傷出血;腸寄生蟲病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0-15g。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調(diào)敷。
【摘錄】 《中華本草》
|
出自A+醫(yī)學(xué)百科 “小葉昏雞頭”條目 http://m.wanqianlive.com/w/%E5%B0%8F%E5%8F%B6%E6%98%8F%E9%B8%A1%E5%A4%B4 轉(zhuǎn)載請保留此鏈接
關(guān)于“小葉昏雞頭”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