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粉藤
A+醫(yī)學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涼粉藤 | 中藥圖典 |
涼粉藤 Liánɡ Fěn Ténɡ |
|
---|---|
別名 | 百解藤、寄山龍、山豆根、青藤仔、蛤仔藤、金線風、金鎖匙、廿四風藤、山苦參、鏟箕藤 |
功效作用 | 根:瀉肝火,解熱毒,消炎。治一般喉痛,白喉,小兒胎毒,風火牙痛。 |
英文名 | |
始載于 | 《廣西藥植名錄》 |
毒性 | |
歸經(jīng) | |
藥性 | 寒 |
藥味 | 苦 |
【出處】 《廣西藥植名錄》
【拼音名】 Liánɡ Fěn Ténɡ
【別名】 百解藤、寄山龍、山豆根(《廣西野生資源植物》),青藤仔、蛤仔藤(《海南植物志》),金線風(《陸川本草》),金鎖匙、廿四風藤、山苦參、鏟箕藤(《廣西藥植名錄》)。
【來源】 為防己科植物粉葉輪環(huán)藤的根或莖、葉。秋后采。
【原形態(tài)】 纏繞藤本。枝草質(zhì),纖細,有條紋,無毛。葉盾狀著生,闊三角狀卵形至卵形,長2.5~6.5厘米,寬1.5~4.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近截平或圓形,全緣,薄紙質(zhì),兩面無毛,掌狀脈5~7條;葉柄長1.5~4厘米?;?a href="/w/%E5%8D%95%E6%80%A7" title="單性">單性,雌雄異株;花序腋生;雄花序系3花組成的小聚傘花序復作穗狀花序式排列,每朵雄花有萼片4或5,分離,倒卵形成倒卵狀楔形,無毛,花瓣合生成杯狀,聚藥雄蕊稍伸出;雌花序系小聚傘花序作總狀花序排列,每朵雌花有萼片2,近圓形,花瓣2,大小不等,子房無毛,柱頭裂片粗厚,核果近球形,長約3.5毫米,寬約3毫米?;ü谙?、秋。
【生境分布】 生于疏林或灌叢中。分布我國南部。
【性味】 《陸川本草》:"苦,寒。"
【功效與作用】 ①《陸川本草》:"根:瀉肝火,解熱毒,消炎。治一般喉痛,白喉,小兒胎毒,風火牙痛。"
②《廣西藥植名錄》:"根:涼喉,止咳。莖:止咳,祛痰,利大便。葉:治喉痛,腹痛。"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2~3錢。
【摘錄】 《中藥大辭典》
|
出自A+醫(yī)學百科 “涼粉藤”條目 http://m.wanqianlive.com/w/%E5%87%89%E7%B2%89%E8%97%A4 轉(zhuǎn)載請保留此鏈接
關于“涼粉藤”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