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花
A+醫(yī)學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水晶花 | 中藥圖典 |
水晶花 Shuǐ Jīnɡ Huā |
|
---|---|
別名 | 四塊瓦、土細辛、豆皮香、白開喉箭、四葉對、銀線草、黑細辛、四大天王、四大金剛、平頭細辛、紅線草、對葉四塊瓦 |
功效作用 | 祛風除濕;散瘀消腫;止痛。主風濕痹痛;風寒感冒;跌打損傷;瘰疬;瘡癤腫痛 |
英文名 | Root of Fortune Chloranthus |
始載于 | 《植物名實圖考》 |
毒性 | 小毒 |
歸經(jīng) | 肺經(jīng)、肝經(jīng) |
藥性 | 溫 |
藥味 | 苦、澀 |
《中藥大辭典》:水晶花
【出處】 《植物名實圖考》
【拼音名】 Shuǐ Jīnɡ Huā
【別名】 四塊瓦(《廣西中獸醫(yī)藥植》),土細辛、豆皮香、白開喉箭(《廣西藥植名錄》),四葉對(《浙江天目山藥植志》),銀線草(《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來源】 為金粟蘭科植物絲穗金粟蘭的根、全草。
【原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高20~30厘米。莖節(jié)明顯,節(jié)上生鱗片狀小葉。葉對生,常兩對生于莖端,近紙質(zhì);葉片廣卵形或橢圓形,長4~12厘米,寬2.5~5.5厘米,先端鈍或漸尖,基部廣楔形,邊緣具糙鋸齒,齒尖有一腺體;葉柄長1.6厘米。花序單一,穗狀,長4~6厘米,無花柄及花被,而具苞片;苞片倒卵形,先端3齒裂;雄蕊3枚,由藥隔膨大而相愈合,中間2室,兩側(cè)1室,全發(fā)育,先端3裂,伸長成線形,長可達2~3厘米,乳白色;子房卵形。果倒卵形?;ㄆ?~6月。果期6~7月。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或低山林下陰濕而帶腐殖質(zhì)的草叢中。分布山東、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四川、廣西、廣東、福建等地。
【性味】 《廣西中草藥》:"味辛,性溫,有小毒。"
【功效與作用】 驅(qū)風理氣,活血散瘀。治風濕痹痛,痢疾,腹瀉,胃痛,咳嗽,干血癆,跌打損傷,瘡癤腫毒。
《廣西中草藥》:"驅(qū)風鎮(zhèn)痛,活血散瘀,消腫解毒。治風濕性關節(jié)炎,急性腸胃炎,菌痢,咳嗽,跌打腫痛,瘡癤腫毒。"
【用法用量】 內(nèi)服:根:煎湯,1~2錢。外用:全草:搗敷。
【注意】 ①《浙江天目山藥植志》:"本品有毒,多服能引起嘔吐。"
②《廣西中草藥》:"孕婦慎服。"
【附方】 ①治婦女干血癆:鮮水晶花根五至六錢,水煎,沖黃酒、紅糖服。
②治跌打損傷后內(nèi)傷腹痛嘔吐:鮮水晶花根五至六錢(干根減半),加青木香四至五錢,水煎,沖燒酒(適量),早晚空腹二次分服。
③治胃痛或內(nèi)傷疼痛:干水晶花根三至四分,炒研細末吞服。
④治疥瘡:水晶花全草煎汁洗。(選方出《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水晶花
【出處】 出自《植物名實圖考》。
【拼音名】 Shuǐ Jīnɡ Huā
【英文名】 Root of Fortune Chloranthus
【別名】 黑細辛、四大天王、土細辛、四大金剛、四塊瓦、平頭細辛、紅線草、對葉四塊瓦、四葉對。
【來源】 藥材基源:為金粟蘭科植物全緣金粟蘭的根或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hloranthus holostegius (Hand.Mazz.)Pei et Shan.
采收和儲藏:秋季采收根、葉,洗凈曬干。
【原形態(tài)】 全緣金粟蘭 多年生草本,高25-55cm。根莖橫走,生多數(shù)須根,有特異氣味。莖直立,一般不分枝,下部節(jié)上對生2片鱗狀葉。葉對生,通常4片生于莖頂,呈假輪生;葉柄長0.5-1.5cm;鱗狀葉寬卵形或三角形;托葉微小;葉片堅紙質(zhì),寬橢圓形或倒卵形,長8-15cm,寬4-10cm,先端漸尖,基部寬楔形,邊緣有鋸齒,齒端有一腺體,兩面無毛;側(cè)脈6-8對。穗狀花序頂生和腋生,通常1-5聚生,連總花梗長5-12cm;苞片寬卵形或近半圓形,不分裂;花白色;雄蕊3,藥隔基部連合,著生于子房頂部柱頭外側(cè),中央藥隔具1個2室的花藥,兩側(cè)藥隔各具1個1室的花藥,藥隔延長成線形,長5-8mm;子房卵形。核果倒卵形。共期5-6月,果期7-8月。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山谷林下或灌叢中。
資源分布:分布四川、廣西、貴州、云南。
【性狀】 性狀鑒別 根莖粗短,外表灰黃色,著生多數(shù)須狀根。須根長4-15cm,直徑2-4mm,表面暗灰色。質(zhì)脆,易折斷,斷面皮部灰白色,木部淡黃色。氣微香,味微辛、苦,略有麻舌感。
【化學成份】 根含β谷甾醇(β-sitosterol),胡蘿卜甙(daucosterol),棕櫚酸(palmitic acid),金粟蘭內(nèi)酯(chloranthalactone)C和秦皮定-8-葡萄糖甙(fraxidin-8-glucoside)。
【性味】 微苦;澀;性溫
【功效與作用】 祛風除濕;散瘀消腫;止痛。主風濕痹痛;風寒感冒;跌打損傷;瘰疬;瘡癤腫痛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6-9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搗敷。
【注意】 1.《浙江天目山藥植志》:本品有毒,多服能引起嘔吐。
2.《廣西中草藥》:孕婦慎服。
【各家論述】 《廣西中草藥》:驅(qū)風鎮(zhèn)痛,活血散瘀,消腫解毒。治風濕性關節(jié)炎,急性腸胃炎,菌痢,咳嗽,跌打腫痛,瘡癤腫毒。
【摘錄】 《中華本草》
|
關于“水晶花”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